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第一屆博雅青年講堂學員成果發表會



這只是起步,我們會一直、一同走下去的!一起加油!

第一屆博雅青年講堂學員的成果發表會
https://www.accupass.com/go/latea


轉眼間,第一屆博雅講堂的學員要結業了,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
活動當天,將跟大家報告博雅的工作內容與現況,
同時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見證學員的結業專案成果發表!

活動日期︰2013年01月19日 星期六
活動時間︰下午13:30~17:00
活動地點︰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一樓MA101
(台北市基隆路四段43號,捷運公館站2號出口約10分鐘路程)

活動流程
13:30~14:00 開放進場
14:00~ 正式開始
14:00~14:05 活動開場
14:05~14:15 貴賓致詞
14:15~14:30 工作報告
14:30~16:00 學員成果發表 (每組15分鐘共6組,12+3分鐘 發表+QA)
16:00~16:15 時空膠囊公佈
16:15~16:30 學員致詞並頒發結業證書
16:30~16:45 Mentor 交接與宣誓
16:45~17:00 全體工作人員宣誓與致謝
17:00~ 活動結束


博雅青年講堂,一個無酬無償的免費學習場域,讓大一到研究所的學生能夠受到博雅教育的訓練,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官方網站 http://www.latea.tw/
臉書粉絲 https://www.facebook.com/tw.latea/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12/12/01 公民社會與正義-蘇雅微

12/12/01 公民社會與正義-HW-蘇雅微


公民社會與正義─道德兩難的反思 12/1
在上課前,我以為自己會很討厭這堂課,由於課前閱讀〈一場正義的思辨〉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透過老師的引導,一來又一往,在同樣一件事上有著不同立場和想法,感覺上交集若有似無……當時還以為原來我是個喜歡定義、明確答案的人

課程的最後 Andy哥說:「重要的不是結論,是發現自己思考的方向和標準。」

好像突然懂了什麼。

其實上完課後想了想,或許我只是自以為是,不喜歡被推翻的人,讓我關在自己城牆裡的人。所以我選擇接受大家都抱持著不同想法,提出見解不是為了得到認同,也沒有要說服別人,只是發表而已,還有一些時候,是不想多做思考,去面對自己不認同的真相。多少帶著一點「我這樣相信著,我不會干擾你,所以也請別來說服我」的龜殼吧?也注意到,沒有經過討論,自己是非常不想思考的,或許黑暗面的自己,讓另一半覺得害怕了吧!

其實一整天下來,實在覺得發言次數不少的自己有點聒噪,一度想在課後問問老師或友人這樣會不會有失禮貌。是跨出新的一步?還是缺乏思考的失禮莽撞?還沒有個答案,或許要旁人提點才會明白。
還有,真的該好好磨練講話的技巧和儀態了。從來沒想過在口語對話裡要 斟酌用詞的精準 真的是很重要,話語是否能說服人心的關鍵呢! (順便有感於媒體壟斷的時事…… )
從來沒有上完一次課,不單單只是學到了什麼,而是這麼深刻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見我可能真的有在反省吧?課堂上我們被引導著去打開耳朵,青聽別人的想法和理由。原本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突然多了很多不同角度,像是人工流產時討論到如果懷了強暴犯的孩子,妳要不要打掉?我的回答是否,但大多數的人都並非如此,於是開始懷疑,是大家膽小嗎?那我是太蠢的勇敢?是大家體貼嗎?那強迫孩子被生下的我,真的有自信給她活下去的自信嗎?是我想得太美好嗎?是我不活在現實裡嗎?和大家是哪裡不一樣呢?……
一堂課下來,老實說我還是沒有個答案……也罷,或許哪天會突然想透也不一定。但無論如何,就算默默哭過千百次,也想在孩子的面前開朗笑著,給他 /她滿滿的愛。

課程中,我們除了在內在的道德和外在的倫理之間判斷,還針對了各式各樣的題目提出自己的看法,像是是否應該設立賭場、廢除死刑、開放安樂死、允許複製人、同意性工作者、樂生院、王家都更……等許許多多的議題。我覺得來到講堂最棒的是:在網路上看了再多正方、反方不斷的辯駁 (或者漫罵) ,所針對的主題常常就不見了,情緒性的字眼會搶走理智,當然和我個人修養也有關連……但在這裡,透過老師的發問引導下,大家都是理性的在探討一件事情的細節,接收了更多層面的知識,再去思考背後代表的意義,既然大家都贊同安樂死,那為什麼不開放呢?原來是因為沒有辦法定個明確的界線,制定什麼樣程度的失去自主能力,是可以被安樂死的。在這種條件下任意開放,將會造成更多的社會議題和爭議。將討論從主幹延伸往細支,對狗或貓等寵物安樂死的義理又何在?人是可以控制其他生物性命的嗎?事件本身沒有好與不好,只是很容易導向不好,因此而被禁止 (像是賭場可能引發連環效應出現性工作者和幫派 )……等等。我們也針對醫療的三大原則:自主性、不可傷害性、從事一定對他有利的行為去探討安樂死或人工流產的執行與否。樂生院的人們被迫住進的房子,能否被稱為家?王家若在招標前就被分割,是否會比較好?人們會為自己所認為的正義而起身發聲,這是民主賦予我們的權利,而這特別反應在沒有工作上司打壓、自由之身的學生身上。我們的社會又是如何去看待這群熱血、對未來帶有期待、勇於爭取的晚輩?這方說法不同,但我想這都交給時間去吧。
課程的後半,老師為我們介紹了目的論和義務論,前者是關乎結果,後者則是之於動機,很多事情看起來有紋理,但是不能被抽開的,每件原則之間都有關聯性。 (讓我想到無頭騎士異聞錄這部小說)不能說所有殺人的人都是壞人,(而為了吃牢飯而去殺無辜小孩的當然是壞人),若醫師中止了沒有生存意願的不治症 患者,是不是也算殺人?執行人工流產的醫師、孕婦是否也是兇手、壞人?無從論起……所以我們很容易去解釋什麼是善的、不是善的,也可以解釋善不是什麼,確很難用精準的字詞去說明白善究竟是什麼。就我而言,善是基於自主的發自內心的做對人好的事,對別人也好,而且也盡了最大的努力,那麼就算結果差強人意、甚至狼狽不堪,留下悔恨的淚水,也不能去責怪什麼了,真要說,就推給命運吧。
哲學討論是種很玄妙的東西,不是像政治鬥來鬥去,而是透過分析不同的意見,去發現、討論決定事情的原則,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侯文詠大哥說,獨立思考是,先試著問自己問題,再學會解決問題,然後問下一個問題。
我想,我在緩緩起步當中。

謝謝不服從公民們--李昕


12/12/08社會議題與社會弱勢--李昕

  首先討論到這禮拜facebook上最熱烈轉載的「陳為廷15分鐘完整版」事件,從旺中案開始時常出現的「反媒體壟斷」這個詞,這段十五分鐘的影片和電視新聞整天放送的「沒禮貌」報導,正好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媒體所掌握的力量有多麼讓人佩服,也才知道言論集中的後果並不是不要看電視新聞這麼簡單而已,事件的發生才使人知道言論集中對人造成了實質上的傷害,如果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每天除了做家事管小孩,整天開著韓劇當背景音樂生活,吃飯時間轉到新聞台,我就會就此認定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禮貌,卻再也不會注意到這個事件背後所抗爭的事情到底是什麼,想來就讓人不由得覺得陰森起來。雖然網路上有很多聲音,能有多方的意見來看事情的樣貌,但是只有網路自由就不需要平面媒體這樣行嗎?這樣一來就預設了每個人都有上網的習慣,此外還要具備能篩選資料、深入了解資訊的能力,然而沒有辦法上網或是不想上網甚至不會上網的人還是存在的。
  接著談到財團,如果把人們依照所得排排站,前33.3%有著高所得的這一群人,提出政策的採用率,是中間 33.4% ~ 66.6% 的這群人的1.5倍之多,然而最後33.3%的那一群呢?採用率為零。有錢的人擁有媒體的門檻比其他人容易許多,他們所擁有的資源龐大,強勢的壓過其他人的聲音,課堂中提到《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1998年上映,由金凱瑞主演,大意是:一部24小時從不間段的大型電視實況劇-楚門的世界,楚門是這個電視劇的主人公,卻也是唯一不知道這部電視劇存在的人,他周遭全是攝影棚仿造出的生活環境,隨時有數千台攝影機對著他,收看這部電視劇的觀眾偷窺著楚門的所有生活,成長、初吻、上班所有過程。先忽略偷窺的部分,楚門的一生,是設計好的,他所用所見到的東西無不是被設計出來的,24小時放送的電視劇,哪有時間廣告?就是來自楚門生活中出現的所有物品,也就是置入性行銷,就像空氣一般看不見卻又理所當然的存在著,有人談到《楚門的世界》當中的置入性行銷:

  「時與至今「電視」「電影」「新聞」「廣播」幾乎置入性行銷的行為變的無所不在。連印象中足以信賴的新聞媒體,也變成了廣告主及廣告商所覬覦的對象。感覺起來只要有錢,好像沒有什麼事情買不到手。可以藉由行銷手法「買到媒體」「買到新聞」「買到社會地位」「買到與論」「買到群眾整體行為」「買到社會的價值觀」最後甚至可以「買到國家的主權認同與人民的自我意識」。」
《楚門的世界心得報告-談置入性行銷》http://www.wretch.cc/blog/shenyuren/29592241

  沒有站在不同立場、針鋒相對的媒體,迫使我們看事情的角度無法多元,近年來媒體報導許多雞毛蒜皮、重要度很低的新聞事件,但這些新聞事件卻占滿了整天的時間,是否刻意凸顯這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去掩飾不想讓人民知道的部分呢?台灣對於新聞事件傾向於有爭議的事情才會關心,媒體也才會去關注、去報導這些事情,這才讓我明白這些抗議運動為什麼會發生,否則真的一直以為是一群有錢有閒的熱血人士的集會而已,課堂的後半提到 civil disobedience 公民不服從:不合理、違反正義的事件發生了,藉由不服從的舉動喚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前提是要理性、禮貌且非暴力的採取行動。如果漠視了有些人不把別人當人看的行為,除了默認了這樣的價值以外,是否也成為了幫兇?謝謝這些為了正義挺身而出的不服從公民們,讓我學著從聽取不同立場的聲音,思考其中的原因為何,自己判斷何者為自己所要採納的意見,在不明就理的相信下去之前,能有省思自己所認同的到底是什麼的機會。

除了善良,我在他的身上看到飽滿的勇氣。--施欣辰

121208 博雅講堂課後心得-社會議題與社會弱勢-施欣辰


看到八六(洪崇晏)掛滿了學運布條的包包,起了整身的雞皮疙瘩,有好一段時間都沉浸在他帶給我的感動。
除了善良,我在他的身上看到飽滿的勇氣。
從希望到失望,黑暗所以變得冷漠的這個社會,有多少人還是懷著希望,努力改善不美好的現況,然後還要當那個揭竿起義、挺身而出的人。

在報章媒體的灌輸下,從小看到有抗議活動,都會以為是一群無理取鬧的暴民,害怕、躲避著這些抗議活動,長大一些才發現原來那也是另一種正義的化身。
有的時候,看到一些議題,心裡很有想法、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想改善世界的不美好,但是正當我想要參與這些事情的時候,猛然發現自己的不勇敢,害怕因為和大眾的想法不同、害怕被別人的譴責,所以埋葬自己的想法然後退縮再退縮,不敢當那個與大家不同的異類,所以佩服那些緊抓正義、挺身而出的人。

關於旺中案,在課程後有了更貼近的了解。

為什麼反?
捍衛言論的自由、為了不讓媒體強制性的灌輸訊息。
沒有相關的法令保護媒體消費者。
政經的勢力直接進入。
直接性的影響媒體基層工作者。
公共化。

「媒體報導很多事情,是要讓我們不知道一些事情。」
旺旺集團不斷的想辦法購買台灣的媒體,壯大自己的聲勢,壟斷媒體,扼殺人民知道真相的權力、掠奪人民自由的判斷。
從來不知道財富這麼好用,不只可以買房買車買人心,還可以塑造公共意見與民意,幾乎是可以買一個國家!
懦弱無能的政府總是習慣性的逃避困難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簡單的給政府、困難的留給百姓做,真是奇怪的現象阿!

「道歉,是為了讓議題不被模糊。」陳為廷說。
用禮貌的問題試圖掩蓋原本的議題,混淆沒有辦法了解真相的大眾,真是個厲害的手段阿!
終於見識到媒體的力量了,可以改變的事情好多,而事情發展到現在的結局就是該道歉的人不道歉、該改善的人不改善,不需要道歉的人還要滿懷委屈的道歉,只為了讓官員們不要模糊焦點,看到這種狀況,真的為這不公平感到難過。

30秒看完台灣社會議題正反論點。



問題核心
正方論點
反方論點
華隆案
2011年,華隆紡織負責人另外成立紡安公司,將華隆公司的設備賣給紡安公司,並要求華隆員工放棄原有年資,成為紡安公司員工,在原廠原址,以原設備生產。不願意放棄年資的華隆公司員工,薪水減為七成,將未達《勞基法》的基本工資201266日,華隆紡織廠工會代表,要求公司清償工資,談判破裂,工會宣布罷工。
近兩百名華隆退休員工到苗栗縣政府陳情,他們指控資方未依協議給付退休、退職金2.8億元,他們賣命為華隆工作一輩子,苦等10年,犧牲青春歲月,卻換不到棺材本,希望縣府協助追討。當勞動法令淪為具文時,罷工就成了捍衛尊嚴的最後途徑。
苗栗縣府勞動及社會資源處長陳錦俊表示,先前華隆工會罷工案,因屬現職勞工,縣府可以依勞基法等相關法規介入,但退休員工已沒華隆員工身分,且法院也已裁定支付命令,縣府難以著力,請自救會整理訴求,據以向華隆公司爭取。

樂生院
樂生是台灣第一間痲瘋病院,作為慢性傳染病、癩病防治的專門機構。百年前,癩病特效藥尚未問世,加上對痲瘋病的不瞭解。早年痲瘋病被誤認為無藥可治、且高傳染病的瘟疫。所以,當初是遵循了在柏林舉行的「第一屆國際癩病會議」的建議,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政策。政府強制病患進駐樂生,幾乎就註定老死其內,院方對於院內病患懷孕的態度,也是採取強制墮胎的手段,導致墮胎失敗產下的下一代,有身心障礙的問題。
2002當新莊捷運線規劃要徵收療養院土地的時候,捷運局和院方任何的簽約、款項和詳細內容完全沒有知會院民,而馬上同意簽約賣地。這些七、八十歲的老先生老太太得知拆遷訊息的時候一陣錯愕。
樂生爭議一開始的主軸是「樂生該不該保留」,但就在2006年台北縣政府提出保留現有面積41.6% (即全盛時期面積之12%左右)的「捷運與古蹟共構」方案之後,爭議焦點變成了「到底該保留多少」。
有文史學者也在樂生工地發現化石的遺跡,進而認為樂生本身不僅在於公共衛生史上有保存價值,附近地層所含的古生物化石,更是彌足珍貴。
除古蹟保存爭議之外,亦有樂生保留運動人士提出「重視病友人權」的呼籲;認為漢生病患自年輕即遭強制隔離,上了年紀之後,卻又因為捷運工程要被二度遷往新蓋的大樓,十分不注重病友人權。保留運動人士指出,新大樓內部設計並不利於行動不方便的漢生病患活動,如發生火災等災禍,也不利於逃生。
部分工程專家也對於樂生所在山坡地是否適合開發提出質疑。工程專家指出,樂生所在山坡地地下水含量豐富,如貿然開挖,恐造成地下水湧出、地層鬆動的現象,附近地區居民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考量舊有院舍的殘破與醫療設備不足,於是,在關閉遷移、都市更新、交通建設及醫療資源等議題中,政府決定捷運計畫與樂生療養院整建合併進行之折衷方案;包括興建大樓及台北捷運新莊線迴龍站與機廠工程,2002年新大樓開工,於2005年完成,落成兩棟相互連結的樂生療養院迴龍院區。
台北縣文化局局長也獲邀參加,當局長在回應申請古蹟這件事情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我們承認那具有歷史價值,但是後續的維護和修補要花的錢更多,所以拆除也不見得是一個不好的方法。」
90%方案工程難度太高。
旺中案
旺中合併:旺旺集團最近想要把中嘉買下來。也就是所謂的「旺中合併」
黃國昌:一個教授學者,他很擔心旺中合併以後,就會變成很龐大的媒體勢力,這樣對台灣的平民百姓可能是一種傷害,所以他站出來大聲反對旺旺和中嘉合併,當然也號召了其他人一起反對。
除旺中集團與壹傳媒外,相關新聞媒體對於此事件(「我是學生,我反旺中」活動)的報導很少,也未進行深入追蹤。部份人士認為,此事件引發了寒蟬效應。因為由於旺旺中時集團掌握中嘉有線電視系統所有的頻道生殺大權,影響全台約115萬用戶數,其他的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唯恐頻道遭到下架,因此對此事件進行冷處理,減少該新聞播放頻率,旗下的政論節目也選擇性略過此議題,連一向被視為泛綠的三立電視民視皆為如此。
中國時報否認產生寒蟬效應。報導中引用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簡稱衛星電視公會)秘書長鍾瑞昌,表示各電視台自有其專業判斷,都有報導的自由,要求大家大篇幅報導反旺中,「這不也變相干預了新聞報導的自由嗎?」
旺旺集團不買中時中天中視,我們的媒體就不被壟斷了嗎?
三中賣給旺旺就是向財團跟金權投降嗎?
「反旺中」的反,主要反兩件事。一是反中,二是反大。反中是政治。反大是商業。兩股力量,兩個理由,互不點破,相互奧援。坦白講,如果真的夠中、夠大,反反還無所謂。但是,很抱歉,我覺得,旺中不夠中,NCC覺得旺中不夠大。反中不夠中,反大不夠大,這是我反「反旺中」的理由。
野草莓
行動旨於抗議第二次江陳會談開始的前兩日,即2008114日至5日之間,中華民國警察單位對此會談進行集會遊行之民眾在執行維安工作時,造成對人民的基本人權之種種侵犯,與集會遊行法對於集會自由的種種限制。
對於這次集會遊行未經申請的情況,在117晚間,學生在自由廣場透過投票決定「不申請集會遊行」,稍後決定「這是一場實行公民不服從的運動」,大致原因是「希望透過對『集會遊行法』的衝撞、以突顯其荒謬性,決策小組表示,在集遊法的規範下,警察的執法,是『球員兼裁判』」

警方認為必要強硬態度的原因
20081021中國海協副會長張銘清以學者身份來台作學術討論,台南市議員王定宇衝破防護網,拉扯張銘清,高嚷「共產黨滾回去」,最後張在台南孔廟被毆,其座車也遭民眾踩踏。
未免類似影響國際形象之狀況再度發生,加上激進的民進黨市議員、市黨部等基層在新聞媒體上公然表示要蛋洗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丟中者發放獎金一千元,警方遂於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期間,採取高度戒護行動
政府方面認為,此次遊行未經申請,而應以合法集會申請的方式進行,支持警方進行取締[32]國立臺灣大學學務處表示僅能確認五、六位台大學生參與其中,台大主任秘書廖咸浩也呼籲學生遵守法律,利用現有管道表達訴求
亦有人質疑此次學生運動中所提出的訴求並不中立,於與該學運發起連署的相同平台「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發起反對該學運訴求的網路連署。連署的主要緣由為「靜坐的背景是在這次衝突發生後」,「認為責任不能只落在一方,但靜坐同學後來訴求的改變,並未把訴求不中立的情形改善」。
核四案
核四工程是否持續進行在過去幾年已經穎起極大討論,就在最近即將完工,卻爆出過去兩三年來的弊案,加上福島核電廠的意外,讓人民憂心核四安全性
核四興建已經花了近三千億,每延後一個月商轉,還以四到六億的金額繼續賠累,國庫還要繼續填補這錢坑嗎?政治人物還能在這兩年內漠視這個問題嗎?這筆帳,台灣人民要找誰去算?
具有穩定電力系統與電力成本之特性,相對於天然氣每度電成本接近3元且會造成碳排放,核能電力成本每度電僅0.66元且不會造成碳排放,台電在原能屬監督下每年提撥定額核後端資金作為放射性廢料及未來電廠除役使用,其長期運作下造成的放射性物質經減量固化處理在特定地點儲存,核四廠的建立可有效降低溫室氣體影響全球暖化效應情況。
反對以發展經濟為藉口破壞生態環境
在福島核災過後,台電非常迅速地建立了體檢流程,一年來針對防海嘯、耐震係數乃至於斷然處置的措施,都做了相當程度的改善,但這些改善,都建立在一種相對的,而非實際的標準之上。

紹興學程
紹興社區有一群老人家,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被政府安置、或在紹興南街購屋居住,在那個隨時都要反攻大陸的年代,土地產權並未釐清,政府也沒有告知其為國有地。 
光陰荏苒,當年風華正茂的軍人如今垂垂老矣,返鄉夢成為泡影,卻也沒有受到政府的妥善安置。有的居民在不知道土地為國有的情況下,買屋賣屋,住了進來。
數十年後,土地輾轉被分配給了台大,台大竟向居民提告,要求賠償侵占土地不當所得並遷離,這對忠於國家,犧牲青春歲月失根漂泊的老人,何仁何義?對無知而遷入的貧窮居民,又情何以堪?風燭殘年貧病交迫的餘生,又能往何處去?
臺大不想和當時的建商合作都更,因此必須提出使用計畫,阻止建商取得校地,同時因為護理系館的空間需求,故臺大便提出使用計畫,並向該基地上的紹興居民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拆屋還地並返還不當得利。對臺大來說,透過訴訟來釐清違建的事實上處分權人,要求拆屋還地與返還不當得利是最簡便的方式。

保障居住弱勢的居住權:
強調在保障居住權的前提下,將現住居民現地安置的重要性,並參考過去拆遷安置經驗、國外社會住宅規劃等,提出了幾點安置建議。
從民法觀點來看,紹興居民一定會敗訴,訴訟並不是在處理居住問題上的好手段,但臺大作為公法人竟然透過訴訟來實現它的權利。
蘇花高
Wiki上已有緣起、正反方說法之整理:蘇花高


美麗灣
美麗灣度假村爭議,是一件在台灣台東縣爆發的土地開發案爭議。台東縣政府以BOT方式,將位於台東縣卑南鄉共計6公頃的杉原海岸出租給美麗華集團開發經營美麗灣渡假村,然而由於杉原海岸是台灣東部唯一的沙岸地形,擁有美麗海景之外,更是當地傳統原住民活動的地區,地方政府將海岸交給私人企業經營,除了剝奪人民接近使用海岸的權利之外,也造成原住民文化保存問題。加上美麗灣公司違法規避環境影響評估,並於施工過程中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台東縣政府卻准許核發建照,履次引發各界爭議。
台東縣縣長黃健庭認為美麗灣渡假村的地權合法,現有建物絕沒有構成實質違建。1023日,台東縣政府回覆內政部,美麗灣第一張0.9997公頃建照雖被法院判決違法,但後續建照皆合法,因此仍然會繼續讓美麗灣興建。
美麗灣渡假村表示,他們在2010年已經放棄這一個建照,又重新申請另外六公頃的建照,此判決對他們沒有拘束力,正重新提起環評。台東縣政府秘書長陳金虎亦表示,這「一公頃的問題已不存在」;「不能依最高行政法院判定做最後結論」;「業者只要是合乎規定,依法保障;不合法令規定的部分,則依規定補正。」[11]他認為,最高法院只判決環評無效,未裁決建照無效。即使環評沒過,美麗灣渡假村的地上建物依然沒有拆除問題,只是無法營業
台灣法學界多數認為,建照無效也包括「審查結論被行政法院撤銷」的情形,反對學者認為此案也應適用於此情形。
美麗灣飯店在杉原海灘建設的過程中,不但排放廢土與泥水到海洋中,影響杉原海域下珊瑚礁生長,雖然屢次被環保團體舉發,但業者卻暗自將廢棄泥塊掩埋於沙灘底下。環保署廢管處與營建署亦曾要求開發單位移除沙灘上的廢棄物。由於業者興建過程中產生的土石廢棄物尚包含大量夾雜著小石塊的泥土,這些土石佈滿沙灘隨著雨水流入杉原灣,持續不斷污染海洋及珊瑚礁,造成生態隱憂。
世代居住此地的阿美族人刺桐部落可能會因為政府透過BOT將海岸土地交給財團來經營美麗灣飯店,而失去原本靠海謀生方式。

[心得]社會議題與社會弱勢-HW-張瑜芹

12/12/08-社會議題與社會弱勢-HW-張瑜芹

記得高中的時候,我算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女生:對於每件事,總覺得規矩放前面、一定有是非對錯,而且常常對做錯不認錯(甚至沒意識到自己錯)的人感到憤慨;對於國家在外面對的主權問題、社會上的不公平,對自己有種期待,希望自己可以為這塊土地多做些什麼;還有就是,希望自己可以不要只是時光的過客,而是能在某個領域上有所貢獻,留名青史。
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天啊,好大的志向!
由於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所以高中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看電子報(然後媽媽就會一直覺得我都不看書,都在玩電腦:用電腦對他們來說就是玩,沒有別的意思),天下、遠見、商周,Vogue我也有看,希望可以從中找到靈感。結果時尚產業度高中生而言太遙不可及,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社會議題又不知道從何下手,最後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跟我比較熟的人會知道,我家裡對於醫學系的執念已經到了強迫的地步,在我小學5.6年級,自然科成績明顯優勢,我就開始被灌輸要念醫學系。
不知是因為他們自己擔心可能無法給我無虞的經濟(或者他們的經濟以後可能需要我來負擔,養兒防老),也可能他們在社會上打滾多年,導致他們很在乎世俗眼光的收入跟社會地位,反正我一直有種被出賣的感覺(而且這感覺一直持續到大二,覺得自己的未來被預支,甚至透支。很絕望。)

到高三的時候,那時候醫療已經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糾紛,讓我開始懷疑醫師的操守跟父母口口聲聲稱的社會地位是否相符合(不過現在倒是懷疑一般病患的操守),況且也不覺得對醫學特別有興趣,在嘗試溝通"是不是有其他領域的可能或選擇"無效,又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情況下,我選擇了屈服─如果念好書就可以不要再聽到那些收入、社經地位的噁心言論─那我願意,用考上換取喘息的空間。
全心投入念書,挖掘知識的奧秘,其實也是很有趣的事情;重要的是,不用再去煩惱自己到底要什麼,不用在乎與男朋友若即若離的關係,父母把你當公主服侍...無憂無慮,太快樂了!不過我也發現,我開始從一個很有熱情關注時事動態的女生,變成一個很冷漠的女生─反正我只要顧好自己的事,念好自己的書,其他別人都會幫我打點好,紅杉軍反貪腐干我屁事,反正政治亂象也不是一天兩天。

上了大學依舊如此。
大一參加活動,想多融入班上;大二活動參加多了,有點膩,所以會去看畫展、聽音樂會,看很多在升學壓力下不會想多花心思看的書。
我無視很多社會正義該重視的問題,除了大一那年,因為波蘭醫學生事件所開啟的531遊行。
  
跟自己不相關就不會多看一眼,我覺得是很多醫療產業的人的通病,甚至可以說是許多現代人的通病。你怎麼知道那些事情不會影響到你呢?

過去我們很容易把抗議、遊行跟不理性畫上等號,覺得這些人暴力,總是在跟警員起衝突,造成混亂;但是這到底是抗議者真得先使用暴力,還是警員先濫用公權力、用不同的標準對待不同的事件?到底是現有的制度對弱勢者不公,還是這群人真的無理取鬧?是媒體單一面向的報導,讓你少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所以製造遊行不理性的形象;是媒體劃錯重點,所以讓你只注意到以下犯上、不禮貌?甚者,媒體報導的新聞是假新聞、是被製造的新聞?

我們總是閱讀別人篩選過的新聞,這造成資訊不對等;造成有能力操控媒體的人只讓我們知道部分的世界,影響我們對事情的認知跟判斷,造成無法想像的後果。而現在,還有許多人沒有意識這樣的未來即將發生...想起來真讓人覺得可怕...

   
聽到八六講述他的立場,聽到天恆說的「公民不服從 Civil Disobedience
這些熱血的人們,試圖用理性和平的方式,讓社會反思我們的制度是否違反正義,著名的例子就是甘地的不合作運動和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反種族歧視運動。這個過程中,禮貌固然是重要的,因為我們的訴求就是理性,不禮貌的言行一開始就讓我們看起來自打嘴巴,注定打敗仗。
當是非排在禮貌之後,禮貌變成一種手段,而不是維持人與人間和諧相處最基本的相互尊重。

我想我再度燃起了對公共議題關注的火苗,也願意在能力時間可及的情況下,給予支援,最少,也在Facebook上轉貼一些訊息。
基於我第23對染色體是XX,基於社會對XX的形象有所期待跟限制,基於我想要對XX的獨有特質有所保留,我不會成為德拉克洛瓦筆下的自由女神;
  
但我願意為有這樣崇高理想的另一半而守候。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心得]東方文化傳統2-第一次看臺日韓就上手


一、台灣有哪些文化與觀念來自東方?哪些並非來自東方?為什麼?政治制度?社會階級?學校教育?家庭觀念?戀愛關係?生活習慣?....
告訴大家你的觀察吧,一起想想生活中哪些部分是東方文化的產物?

以台灣歷史的角度看文化與教育



荷蘭殖民文化(1624年至1662年)    
引進羅馬字拼音法、漢人移民文化。
1636年5月26日
荷蘭人在新港開辦了台灣史上第一所學校,這個學校不僅將宗教教育制度化,而且也引入西方的讀寫識字能力訓練。

漢人移民文化
台灣的節慶禮俗文化在此階段深深受來自中國的閩粵移民影響。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於此階段變成台灣三大節慶,而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 等中國傳統節日,在台灣民間也有漸趨發展相同或帶有特色的慶祝禮俗。此外,尚演進形成多項深具台灣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等。

日治時期
1895年    
日本剛以台灣總督府接收統治台灣時,日本以西化為主的明治維新已屆33年。此種東西混種的明治文化,藉由統治台灣的台灣總督府,罕見的使用「以上至下」的國家機器方式,立刻對台灣文化造成不小的衝擊。也因此,在此階段的台灣文化,間接的連接西方文化與日本文化。不但如此,更經由一些西洋器物制度引進,讓洋化風俗導入台灣,並讓台灣進入近代的開始。
日本於台灣現代化的過程中,確立了依法統治的規範,建構現代社會衛生、教育、交通等內部結構的改造,並讓台灣文化混雜了歐美文化及東方的亞洲文化。
1920年-1935年
台灣文化促生的力量達到歷史階段性的高峰,並經過台灣文化的新生力量,藉由文學藝術及社會運動確定了屬於這塊土地與人民的主體文化原型。
1936年
日本所轄台灣總督府推行的皇民化運動成為遏止台灣本土文化繼續發展的因素。包含1936年-1940年的「國民精神總動員」及1941年到1945年的皇民奉公運動時期,不但被強制輸入日本文化,也讓二戰期間的台灣文化發展停滯不前。

中華民國
1945年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因在此戰爭獲得勝利,因而取得台灣的統治權。在反共抗俄的反共主義下,台灣文化又再度受到壓抑,並連結以資本主義的文化價值。
1987年
台灣解嚴,台灣文化也漸以具有特色的「東方美學」主體,藉由世界交流融入整世界文化中,且發願成為亞太文化樞鈕。

台灣教育的現況成形於中華民國政府於1968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在之前,教育資源與體制則約承襲日治時期後期與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的綜合體制。直至今日,六年學制的國民小學和三年學制的國民中等學校教育對於中華民國的所有及齡國民是屬於義務的。而大約95%以上的國中畢業生會選擇進入三年學制的高級中等學校或高級職業學校繼續升學。而高中、大學、研究所等等的各級學校遴選,現今大都依舊有名稱不同的考試遴選方式。

價值判斷與社會習俗
文獻記載的台灣文化史,歷經:荷西、明鄭、清治、日治、中華民國等多朝統治,但因為移民族群分佈與佔領期間較冗長等因素,仍以中國文化為其文化構成主軸,台灣文化也因此成為中國文化移墾的邊疆地帶。即使於日本文化與美國文化大量進入台灣的今日,台灣民間的價值判斷與社會習俗仍大多以中國的儒家道德標準為主

美術
1950年     台灣畫壇主流以大陸來台的水墨畫家與日治時期的本土西畫家為主,繪畫技巧比較傳統。
1960年     新生代畫家引入西方的抽象畫等風格,美術風格走向西化。
1970年     鄉土意識抬頭後,繪畫題材再趨本土化。
解嚴之後,美術界生態多元自由,風格也日益前衛

茶的文化
台灣喝茶的文化本受中國傳統的影響,不加任何調味,純以茶葉加熱水浸泡飲用。
後期漸漸受到歐美文化的影響,改變方式,加糖、奶精等等調味料調味飲用,且開始用冷水浸泡茶葉製作「冷泡茶」。





二、     日本的文化內容為何?有哪些重要的觀念?韓國的文化內容為何?有哪些重要的觀念?日本與韓國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共同之處為何?相異之處為何?為什麼?


日本
傳統節日:日本民族文化的縮影
在日本,每年的節日多達幾十個,從建國紀念日、憲法紀念日到各種各樣的祭,十分多采多姿,甚至所謂的現代派青年,也都在傳統節日中欣喜若狂的投入各種活動,在這些節日中,宗教差別似乎無足輕重,神道節日也好,基督教節日也罷,慶祝這些節日並不證明人們的宗教信仰,它們只不過是大眾習俗,幾乎所有日本人都共同擁有這種習俗,慶祝節日的人們身穿傳統民族服裝,簇擁著彩車和神輿遊行的情況還經常可見,說明傳統節日的影響仍根深蒂固。

花道:三位一體的智慧
最初的插花只是將花隨意的插入花瓶,它真正作為一門藝術,是從佛教傳入日本以後開始的,由於佛教的故鄉印度有著供花的習俗,因此隨著佛教的廣泛流傳,供花一事也在日本普及,從純宗教儀式擴展到給死者的遺像供花,並將能同時體現過去(結果實)、現在(開花)、未來(蓓蕾)的蓮花作為供花的首選材料,面對花草生命力不可思議之活動的敬畏和恐懼,以及試圖仿效那種力量的日本人的傳統心理,則為這種插花儀式提供了內在的基礎。隨著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與佛教相關的儀式及裝飾美術,也同時傳入日本。

茶道
獨步於世的藝術哲學大約在七世紀末或八世紀初,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將茶種帶回日本種植,同時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帶回日本。不過,品茶只限於寺院內,並未推廣到民間。茶由中國傳入日本,作為日本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茶道,就是從中國的飲茶習俗演化而成的,根據大量文獻記載,早在公元前五世紀,中國的老子就已提倡金液之禮,這種金液之禮就是一種飲茶儀式,後來中國將其簡化為沏茶,並將這種習俗保存至今,然而,飲茶在日本卻不斷得到深究,並成為一種道。

溫泉和沐浴文化     
日本是一個火山頗多的國家,因此火山的產物──溫泉隨處可見,日本人很早就懂得了溫泉能夠治病的道理,因此,溫泉的醫療價值很早就獲得重視和研究。據說在江戶時代初期,日本科學家後藤良山和他的弟子香川修庵能夠根據溫泉的熱度、色味以及入浴後是否會生瘡,判斷溫泉的效用,溫泉是日本沐浴文化的支點和出發點,是日本文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對日本人來說,溫泉不僅能治療生理上的疾病,而且能治療心理上的疾病,不僅能洗去身上的污垢,而且能洗去精神上的苦悶,使人反璞歸真,還能交流各種信息,使沐浴成為一種文化,無疑是日本民族智慧的表現。

天皇制:民族認同的傑作  
地位的等級差別,趨向對於某個特定活動給予最高敬意的思想傾向,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在1945年日本戰敗以前,天皇崇拜一直是日本最強有力的信仰形式,甚至在這以後,天皇作為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徵,仍然有其特殊地位。日本人不僅在著力維護萬世一系的天皇制這一政治傳統方面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思路,而且在天皇崇拜與神國觀念或國家主義的結合方面,也表現出一種不凡的智慧,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日本國歌,國歌是喚起民族精神,激發民族認同感的重要手段,日本國歌「君之代」,一開始就已吾皇聖明,澤被萬載的歌詞和莊嚴肅穆的旋律,使日本國民在天皇崇拜觀指導下,自然而然產生一種民族認同感。

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傳統戲劇的一種,從民間藝能「風流」演變而成,由出雲地方出身的阿國,於一六零三年在京都創立。由於將過去非公認的女性歌舞加進了天主教徒風俗,時人覺得新奇,故稱之謂「傾奇踊」,因「傾奇」發音為「KABUKI」,後人便音譯成「歌舞伎」,所以有人把歌舞伎介釋為茶館裏的舞妓,只是從文字上的推測而已。一六二九年,當時政府曾以風化罪名禁演歌舞伎,其後政府規定歌舞伎可以復活,但只能演「物真似狂言」(模仿狂言),從過去以出賣色相為主變成以劇情為主。以往一場到底的形式,也改成拉幕式的多幕劇,劇情更向現實主義方向發展。不久又將日本民俗花道搬上舞台,同時引進西洋演劇的旋轉舞台,歌舞伎得到公認,正式成了日本傳統戲劇。

和 服
和服是日本傳統的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 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國隋唐服式改制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也把唐服帶回日本,當時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日本一度盛行"唐風"服裝。以後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中國古代服裝的某些特色。 

相 撲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的宗教儀式。人們在神殿為豐收之神舉行比賽,盼望能帶來好的收成。

櫻 花 時 節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個國家遍植櫻花。

壽 司 
壽司是以生魚片、生蝦、生魚粉等為原料,配以精白米飯、醋、海鮮、辣根等,捏成飯團後食用的一種食物。壽司的種類很多,不下數百種,各地區的壽司也有不同的特點。

日 本 料 理
"日本料理",字面的含義就是把料配好的意思。日本料理是一種極其講究形與色,極工盛器,配合食物,造型美侖美奐,日本料理在每個季節在大自然中尋求合乎時令的美味,烹飪時務求呈現原料的天然鮮味,這便是日本料理的特點。

韓國
家庭生活
韓國的傳統家庭通常是一家 3~4 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因爲喜歡家族人丁旺盛是當時韓國的風俗習慣。
但伴隨著 20 世紀 6、70 年代産業化、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及人口控制政策的確立,大家族式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到 1980 年,每戶人家的子女數減少爲 1 人 2 人。
但重男輕女的思想至今仍有跡可尋,如長男爲重、兒子爲重。爲了破除這種思想,政府立法規定男女在遺産繼承上享有平等的權利。 如今的韓國年輕人幾乎都從大家 制度下解放出來,單獨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現在韓國的家庭形態主要是以夫妻爲中心的小家庭。

姓名
韓國人的姓氏以金(21%)、李(14%)、朴(8%)、崔、鄭、張、韓、林爲最多,姓名多由姓氏及雙音節名字構成。韓國婦女婚後並不隨夫姓,但子女須隨父姓。

婚姻
婚姻對韓國人來說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儀式。雖然有統計顯示近代韓國的離婚率激增,但離婚對當事人及雙方各自的家人來說還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韓國現在的婚禮方式和以往有所不同: 身著白色婚紗的新娘和身著燕尾服的新郎在婚禮廳或教堂按西方儀式舉辦典禮後,再轉移到名爲“幣帛室”的房間,換上華麗的傳統婚禮服飾進行傳統的結婚。

祭祖(祭拜先祖)
在韓國人的傳統信仰裏,人死後是有靈魂存在的。因此,除先祖的忌辰外,每逢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慶日,子孫後代都會通過祭拜來召喚先祖的靈魂。韓國人相信憑藉這種 的儀式能和逝去的親人再次相聚,並藉此祈願得到先祖在天之靈的庇祐。

暖炕(ondol)
韓國住宅設計最具代表性的特徵是[Ondol]式的暖炕。原本是利用廚房或屋外設置的灶爐燒柴産生的熱氣通過房屋底下的管道而烘暖整個房 。
[Ondol]式的暖炕,冬暖夏涼,有益於健康。因此現代化城市的高級公寓或建築中,依然使用現代化暖氣設備傳熱的[Ondol]式的暖炕。

語言
朝鮮語一般被認為是孤立語言,也有人認為其屬於阿爾泰語的分支。朝鮮民族在15世紀前以漢字為書寫工具。朝鮮王朝世宗大王命人創造出諺文後,諺文逐步成為朝鮮人的書寫工具。

建築
朝鮮傳統建築講究對地形的選擇,協調,一般依山朝南而建。傳統民居稱為韓屋,使用一種叫溫突的地板供熱系統供熱。建築用料隨房主的富裕程度而又所不同,主要有木頭石頭粘土稻草

韓國飲食
主條目:韓國料理
韓國歷史上曾是農業國,自古就以大米爲主食。現在的韓國料理包括各種蔬菜和肉類、海鮮類等,而泡菜(發酵辣白菜)、海鮮醬(醃魚類)、味噌醬(發酵豆類製品)等發酵 則成爲韓國最具代表性同時也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的 。韓國餐桌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料理一次上齊。根據傳統,小菜的數量依不同層次從較少的 3 碟到爲皇帝準備的 12 碟不等。而餐桌的擺放、佈置也隨料理的種類有很大的不同。因韓國人對形式的重視,餐桌擺設禮儀也有了極大的發展。此外,同鄰近的中國、日本相比,湯匙在韓國的使用頻率更高,尤其當餐桌上出現湯的時候。

韓國傳統服裝
主條目:韓服
朝鮮半島的傳統服飾是韓服,受到中國傳統服裝漢服的影響。
韓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式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 ,端莊閑雅。如今,大部分 以習慣穿著洋裝西服,但是在春節、中秋節等節慶日,或舉行婚禮時,仍有許多人喜愛穿傳統的民族服裝。女性的韓服是短上衣(jeogori)搭配優雅的長裙(chima);男性則是短褂搭配長褲,而以細帶(daenim)縛住寬大的褲腳。上衣,長裙的顔色五彩繽紛,有的甚至加刺明豔華麗的錦繡。

韓國傳統住房
傳統韓式住宅從三國時期(西元前 57 年~668 年)到朝鮮王朝(1392~1910 年)後期一直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在某些方面略加改進,以適應北部寒冷和南部溫暖的不同氣候。建造傳統風格住宅的主要材料是泥土和木頭。泥土 內和室外的熱氣隔開。房頂所用黑色瓦片是用泥 的。通常是紅色。而且,韓式住宅的框架不用釘子而只靠木樁支撐而成。

茶文化
茶文化隨佛教從中國傳入朝鮮半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朝鮮半島的茶分為甜,酸,鹹,苦和辛五味。茶文化從中國的傳入,也推動力韓國茶禮的發展。

競技運動
朝鮮半島男性的傳統體育運動主要包括韓式摔跤、 跆拳、跆拳道等。傳統的女性體育運動主要是盪鞦韆和踏板舞。

宗教信仰
主條目:朝鮮薩滿教和朝鮮佛教
朝鮮半島最初的原始宗教是薩滿教。隨著朝鮮半島與中國的交往,佛教和儒教後來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佛教在高麗王朝時期曾紅極一時。但在朝鮮王朝時期,佛教曾受到限制。 佛教寺院和佛教徒只能在鄉村存在,不許在城市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儒家思想成為朝鮮半島的國家理念。直到現在儒家思想對朝鮮半島還有著深厚的影響,尊敬長輩的儒家思想依然是朝鮮半島家庭的重要部分。長期以來,這些宗教信仰在朝鮮半島一直和平共存。

韓國與日本文化異同

飲食
對於口味來講,韓國因氣候寒冷,而常以重口味來保存食物,以利於過冬。日本則是以清淡路線來呈現,不油不膩。

傳統衣著
韓服與和服都可以在節慶或正式場合上穿著。韓服能夠修飾體型、和服穿起來的感覺讓人有種高貴氣質。

傳統住房
由於兩國的氣候差異不同,韓屋主要是以取暖和抵禦酷暑為主。日式傳統住房則是為了因應多雨的氣候加以設計出排水功能為主的。





資料來源
台灣文化史
台灣教育史
日本的文化
韓國的文化
日本韓國文化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