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2013/04/20 東方文化傳統- 從天人合一到和諧價值

圖片來源:van.zsssaa.com

物質與科技主義的現代,我們往往只顧外在物理世界的發展卻忽略了內心的安寧以及人們的生活意義,致使在忙盲茫的生活中漸漸的 異化疏離 Alienation and Isolation,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在過往的東方文明生活中,不擔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天人合一」明確的點出了儒家與道家的最終目標。天人合一是東方文化傳統(或說是儒家文化傳統)的核心,以天為萬事萬物的師法根本,道家老子的道德經也有同樣的概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雖然多了自然在天之上,當然仍然可以看到天在萬物之中的至高無上地位,而瞭解東方傳統的"境界論"概念,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修為、眼界、功夫,這也常常體現在生活之中(或說歲月之中),就必須先了解到過往天人合一的各種內涵,,或許也可以參考對岸同胞製作的這張可愛的圖(下圖),圖中描繪了天地人三者的關係。

圖片來源:baike.com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從〈早期→殷朝→周代→各家學派的看法〉
1. 早期:天為自然神,人們把東西擬人化。例如:石頭會發熱是有小精靈存在,而人們以虔誠方式回饋給自然神,人間和天界是可以互通的。
2. 巫術:人類使用巫術和天神互通。 
3. 殷朝:君權神授,只有天子才能和天神互通。
4. 周代:透過人民的想法、態度、要求來看天。 


中國儒家和西方世界對天人合一的看法

儒家:
* 對「人」的存在定位→天→人
* 萬物皆備於我
* 人類的存在讓世界多了價值意識→社會的秩序←人的責任
* 天人合一為道德信仰、排除自我欲望、主體意識

孟子:
* 盡心、知性、知天,人類本性來自天命,心和道德修養的關係,道德修養即人類最內心的本質

荀子:
* 人和天是分開的
* 人本身具有欲望,若放任本性的存在就會做惡,需透過理性來控制
* 人類應思人而不思天
* 天行有常不會因為人類的行為而有所改變

西方:
* 認為神為了人而創造世界,人可以隨意宰制
* 人類需透過苦行,斷除現實的慾望、羈絆,最後達到「天人合一」
* 透過「神秘經驗」,例如:迷幻藥,投入上帝的懷抱



天人合一對的現代意義與心得(學員-蔡淂宇)



聽到天人合一,在我腦海里瞬間浮出的概念是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裡曾說的: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這是一個在自然世界裡,優遊自在的概念。所以一開始當鄭老師以為我們會有可能將天人合一想成反科學時,我認為這是一種感情或是價值觀,和科學扯不上邊,因此怎麼會是反科學。

在這一堂課中,我們從瞭解為何儒家追求天人合一的主題,到天人合一代表的意義。
老實說,我已經很久沒有接觸關於這方面的課程,就連通識課也很少有相關。這個主題是有趣的,古人當然會思考人類存在在世界上的意義,這是身為一個人總會困惑的問題。在以前的國文課之中,印象中也只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之中,有說明到關於人存在意義的概念。礙於考試的關係,我們的國文課並不引導我們去思考這類的事情,那些不比考試的時候學生記得哪些詞性、哪些修辭來的重要。因此我很喜歡開始的時候,說天人關係演變那個地方的故事,我也覺得鄭老師說儒家對天人合一的解釋滿有意思的,讓我想到從前修的國文課。儒家的天人合一是俱有道德性的,人誕生於這個世界,給了世界屬於人的價值觀,世界則給給了人責任,祇有人才能、也才需要去承擔這個責任。有意思歸於有意思,在課程的當下,可能是太久沒有接觸相關課程所以上的有點暈,到後來吸收的不是很良好,也開始想關於這個課程的意義。

老師在課堂中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人類帶給了世界?我第一秒的答案是汙染。人類帶給這個世界很多越來越無可逆轉的破壞。其他學員提及的價值,我甚至沒有想過。沒有想過是因為,整個自然環境不是人類可以自以為去征服的,說人給予這個世界價值,我比較喜歡人類給了自己他所在的這個世界之中,自己的存在意義。雖然我的偏好,比較是文字遊戲的問題,但是我仍然覺得這個說法比較好。所以如果說到天人合一的現代意義,基本上人在世界運作的方式使用一種和諧原則,那結合我提到的汙染問題,這就會變成是,人類如何和諧的與自然環境共處。在課堂上也有提到關於西方對於天人合一的概念,從一般西方人從小閱讀的聖經來看:神創造了人,並且為了讓人活下去而創造了世界,人俱有權利主宰這個世界。從這裡看來,如果人一直到持著主宰世界的觀念,把自然世界當成是一項可使用、待被宰割的物體來看待,而不是一個我們該與支和諧共存的環境,那麼天人合一的境界就非常難去達成。





和諧的價值

和諧的價值並非其產生出來的結果,如同孟子的人性本善其哲學概念來說人性本善已經是孟子學裡相對不重要的理論,而和諧也是!所以要探討和諧的價值,首先要先抓住和諧是如何產生的,依照儒家孟子派的看法,和諧的價值起於共通的四端之心,此「性相近」創造了一套大家都能認可且遵守秩序,故慢慢形成了一股和諧;就道家來說,其實人本來就屬於自然萬物的一份子,並沒有特別之處,因此「無為」、「逍遙」帶領人們進入和諧;因為儒家與道家的闡述,讓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和諧,但那只不過是一套理論所得出來的其中一個結果,因此其實儒家與道家更有價值的產物,反倒是他們在推理與驗證的「過程」如同孟子是藉由,一個小孩掉進井裡的故事,去證明人性本善,因此和諧的價值在於由各式各樣理論所推導出來的過程,並非其最後得出來「和諧」的結果。


〈和諧與河蟹〉
和諧:進行溝通到達成共同目標,尊重彼此主體性。
河蟹:彼此對立無法溝通,消滅主體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